全球最新:正月故事|瑞兔迎春!过年的仪式感,在他的手中栩栩如生……
来源:青岛晚报时间:2023-01-26 13:36:46


(相关资料图)

在根雕艺人的眼里,树根是最好的原材料。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原本木讷的树根朽木又再度焕发“新生”。胶州市非遗巩氏根雕项目传承人巩振新,自从迷上根艺以来,40多年间创作出千余件根雕作品。近日,巩振新历时一个月创作出根雕作品《瑞兔迎春》,庆祝兔年新春佳节的到来。

记者来到巩振新的家中看到,普通的农家小院摆放着几十盆花卉盆景,墙角堆满了奇形怪状的枯树根。走进工作室内,展示架上摆放着多件根雕作品,有孔雀、雄鹰、大象、猿猴、白菜和葡萄等动植物造型,惟妙惟肖。

“兔子温顺、可爱、活泼、机敏,而且是多产的动物,也象征了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巩振新介绍着《瑞兔迎春》创作构思。一个多月前,他在整理枯树根时,偶然间发现一块木料很像兔子。觉得兔年就要到了,应该创作一件作品,表达他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与期盼。于是,他便开展创作,最终用了一个多月制作完成。

据巩振新介绍,他出身木匠世家,曾祖父和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木匠,有着打制古典家具、雕刻木雕的精妙手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祖父巩治田在胶州西南乡一带备受推崇,被当地村民称为“棂子门”,尤其制作的风箱结实、耐用,不用出门便被抢购。初中毕业后,巩振新跟着家人正式学艺,从此便迷上了根艺。

“木雕和根艺有很大的区别,木雕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完全丧失了原来的样子,而根艺则追求雕刻的痕迹越少越好,要尽量保持它的原生状态。”巩振新说,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制作根雕的工序并不多,但要做出一件满意的根雕作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巩振新说,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选材、造型、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和命名等工序。挑选木材是制作根雕的第一步,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榆树、槐树、檀树、枣树和黄杨等。生长在石缝中的树根,自然状态千奇百怪,是制作根艺作品最佳选择。

“我坚守根艺40多年,已创作出上千件根雕作品,作品也在各级大赛中屡屡获奖。”巩振新乐呵呵地说,2019年,他的根雕技艺被列为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他成立了根雕艺术馆,把多年精心创作的作品都摆放进去,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根艺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另外,巩振新制作雕刻的奇石底座端庄大器,木质坚硬,古朴雅观,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及藏家爱好者好评。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大展宏‘兔’!”在采访结束,巩振新老师借助青岛晚报的平台,向青岛的市民拜年,表达衷心祝福。

来源丨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编辑丨水里有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