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交警部门开展了全面的交通大整治,孩子们“上下学路”的安全保障引起市民的极大关注。不少家长赶时间,开快车,甚至违章驾车,但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
本周四清晨,家住宝山区月浦镇的李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12岁的女儿轩轩在前往学校的路上发生事故。道路公共视频显示,李女士驾驶电动自行车,带着女儿以正常速度行驶在北安路上时,路边停靠的一辆机动车驾驶座突然打开了车门,行驶中的李女士母女俩重重摔倒在地。女儿轩轩摔倒在机动车旁,头部撞击在机动车后车门处,而李女士则摔倒在马路中央,被一辆后车重重撞击头部并从小腿碾压过去。李女士佩戴的头盔也被撞得滚到了马路对面。事故发生后,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通知了120送医。所幸,李女士被诊断为腿部骨折,而孩子轩轩仅仅是腿部轻微擦伤。
(资料图片)
宝山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民警说:“这次事故因为骑车人和乘坐人都佩戴了安全头盔,所以避免了更进一步的伤害。”回想起当时发生的事故,李女士依然心有余悸,但也庆幸不已:“还好之前交警和学校都提醒我们亲子都要戴头盔。当时我们家长觉得大人是需要戴头盔,可是小孩没有必要啊?没想到这个头盔太重要了,不然真的不敢想象这次的后果。”
李女士所说的交警和学校的联合倡议,是指宝山交警支队联合区教育局,对区域内三百余所学校开展“从‘头’守护行动”,重点针对不满12周岁乘坐电动自行车的学生要自觉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切实提高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从宣传发动全区告家长书回执覆盖率100%,到成立宝山区青少年交通安全体验基地让孩子们有了交通实践课程的平台。本学期开学后,宝山已有多所学校挂上了争创戴盔100%的流动红旗。
除了在孩子们上下学的早晚高峰路段加强警力、调整信号灯交通标识等,交警们还走进校园,用生动的互动课方式宣传“一盔一带”的理念,让骑车乘车“戴盔”成为孩子们乃至家长们的“好习惯”。
早晨8点,记者来到位于宝安公路上的顾村实验学校,只见学校一楼大厅里热闹非常,“头盔这里有一个透风口,夏天的时候把它打开用来透风,冬天把它合上就可以保暖。”孩子们对于安全头盔的使用可谓是谙熟于心,头盔上的任何一个“小机关”都已经摸熟,并且相互分享这些“小贴士”。当然,最权威的“贴士”还是交警叔叔给出的:“头盔往下戴一点,从头盔下沿到眉间有两指的距离。这是一款冬季头盔,如果是夏季头盔,鬓角两侧的两根带子要将耳朵扣在内侧。”
宝山交警和老师们表示,其实大多数的“上下学不戴头盔”的行为,是以家长为主导的,图“一时方便”,认为家校距离很近,孩子不必“多此一举”,但是意外可能在任何一秒钟发生并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于是宝山三百余所学校,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小手牵大手”行动。顾村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小怡告诉记者:“老师在校门口成立了一支安全检查组,专门检查我们和父母上下学路上有没有佩戴头盔,然后加以提醒。”
除了组织老师们检查“戴盔”,宝山不少学校还发放了“戴盔倡议书”。顾村实验学校德育主任表示:“倡议书已经发到了每一位家长手中,并且成功收回了一千七百多份倡议书。现在我们学校学生上下学途中,基本达到了100%的戴盔率。”
除此之外,宝山交警还在各个学校配备了模拟骑行“电动车”,安装了“共享头盔”柜,为临时有需要的亲子提供“免费借盔”。而“共享头盔”柜,模拟骑行“电动车”,都成了孩子们课余时间练习和体验戴盔的“好道具”。宝山交警支队车宣大队的民警说:“如何做到每次上学出门,坐上电动车的一刹那就确保佩戴头盔?不如将‘戴盔’养成习惯——把头盔戴上出门,就跟背上书包上学同等重要。”
头盔虽小,作用很大,头盔是骑乘者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显示器。
关键词: